
4月20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第54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周启动仪式在逸夫博物馆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孙和平出席活动并作科普讲座。


湖北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吴月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书记黄晓玫、党委副书记王甫、副校长王力哲,湖北省科技厅人才与科普处副处长杜纯,湖北省科协科普部二级调研员陈玉芬,洪山区科协主席张琥,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院科研处处长李发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启动仪式。

黄晓玫指出,举办本次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周活动,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两会精神,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举措。她表示,立足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将持续提升教育服务能力,推动科技人力资源、设施资源和成果资源的科普化,提升科普传播能力,为全民科学素养提升、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和教育强国建设做出更多贡献,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交出优异“答卷”。

吴月朗充分肯定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创新科普形式、开展科普活动、打造科普品牌、建设科普基地等方面做的实践探索。他表示,通过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可以引导社会公众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动员大家积极投身“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的伟大实践,激发青少年形成亲近自然、了解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意识。

黄晓玫、吴月朗为全国“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揭牌。2022年,逸夫博物馆、秭归产学研基地获批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孙和平院士为5名逸夫博物馆“优秀小小讲解员”代表颁发证书。

王力哲发布“中国地质大学科普研学地图”,旨在为青少年提供课外活动阵地指引,让更多市民参与科普、体验科技之美。

学生代表罗贝怡宣读“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倡议书,呼吁大家行动起来,一起关爱家园,保护好赖以生存的地球。

与会领导及学生代表共同开启屏幕,宣布第54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周正式启动。

启动仪式后,孙和平院士以《大地测量在长江流域灾害监测中的应用》为题,开启了“宜居地球”科普大讲堂第四讲。孙和平院士从长江大保护的战略背景出发,介绍了大地测量技术发展历程,重点列举大地测量在长江流域灾害监测的应用案例,展望了大地测量技术应用的未来趋势。


据悉,本次世界地球日主题为“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活动由湖北省科学技术厅、湖北省自然资源厅、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主办,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科学技术与发展研究院(科普中心)承办。
(学习强国2023年4月21日作者:盛甜 肖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