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博物馆

【大学生】见“龙”在馆

时间:2022年02月18日 09:49  作者:  点击:[]

在中国发现的第一具恐龙化石是黑龙江省的嘉萌县龙骨山,它的嘴巴扁阔,和鸭子嘴十分相似。这条“龙”是—类大型的鸭嘴龙,生活在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该恐龙属素食性恐龙,牙齿小而多,前肢细小而后肢粗壮,嘴巴像鸭子是其最大的特征。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中国出土的第一具恐龙化石并没有被珍藏在中国,而是陈列在俄罗斯彼得堡地质博物馆里。

1978年以来,黑龙江省博物馆对嘉荫县龙骨山进行了多次抢救性大规模野外发掘,又“拼”出了一具恐龙龙骨,将其交换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目前逸夫博物馆展出的正是这具恐龙化石。

这具恐龙化石历经两次拆装,最终以栩栩如生的姿态,傲立在博物馆二楼“生命起源与演化”展厅中央。

在逸夫博物馆二楼,这条“龙”扁平的嘴巴前伸,头部高高昂起,两足站立,尾巴向右弯曲。在旧馆摆放时,受空间高度的影响,其头部是下垂的,尾巴则向左弯曲。

考虑到这具恐龙化石及模型的摆放问题,逸夫博物馆在设计之初,即构建了一个长约24米、宽约18米、高约15米的空间,并把恐龙化石及模型作为最珍贵的藏品,摆放在博物馆的核心位置。

在逸夫博物馆二楼生命起源与进化展厅,9具恐龙化石及模型高高屹立,他们各具特色,形态栩栩如生。仰望这些恐龙化石,让人仿佛进入了一个充满想象的世界:黑龙江平头鸭嘴龙悠闲地踏在草地上;属于海生爬行动物的梁氏关岭鱼龙偶尔跳跃于海面之上,其长度及保存完整程度堪称世界第一;黄果树安顺龙摆动着庞大的身躯,在海里自由地遨游;凶猛的和平永川龙牙齿锋利,便于追捕、撕咬猎物;“娇小”的鹦鹉嘴龙,身长只有1米左右……,仿佛让人置身于“侏罗纪公园”。

9具恐龙的周围,依偎着它们的“宝宝”——恐龙蛋。在这些恐龙蛋里面,有一窝形状非常奇特的长形蛋化石,数量达20枚,分布为3层,呈放射状排列,真实地反映了恐龙“下蛋”的特点。在恐龙化石不远处,6条缩小了无数倍、如水牛般大小的电动机器恐龙,不时发出惊心动魄的吼声,给博物馆增添了活力。

黑龙江平头鸭嘴龙是最早能用两足行走的恐龙,所以早期的化石装架都采用了两足站立的姿态,这种装架方式一直沿用至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黑龙江平头鸭嘴龙化石对研究恐龙的演化有重要价值,并对进一步探索恐龙行为习性、生活环境以恢复恐龙出土地区古环境及其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2022年第2期,文/徐燕 图/张凡)

访问量:

 © 2017 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 Yifu Museum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