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石能发荧光,会不会对人体产生辐射?”“俗话说‘人养玉玉养人’,佩戴玉器有益身体健康吗?”……望着一双双渴望解答的眼睛,范陆薇意识到珠宝玉石科普工作迫在眉睫。从宝石学科班出身,到国家级珠宝玉石质量检验师,再到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副馆长,范陆薇与宝石打交道已经有22年了。
“怎样围绕宝石做科普?”是范陆薇这些年来一直思考、探索并践行的课题。
解读宝石的光学效应
2010年,在美国史密森自然历史博物馆,一场展览拓宽了范陆薇科普宝石的思路。“策展人员用能反光的艺术铁丝一圈圈缠绕在弧形模具上,一束光打上去,模具上就出现一个猫眼效应。”范陆薇边回忆边感慨,这个模型简单而巧妙,既展现了宝石的猫眼效应之美,又传达了猫眼效应的形成原理。
“无论语言多么生动也难以替代图像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她花费三年时间,组织编撰了《变魔术的宝石》科普书,以宝石的特殊光学效应为切入点,从科学角度向读者介绍宝石的各种光学效应,帮助没有专业背景的公众理解会变魔术的宝石之美由何而来、缘何而生、因何而珍。
“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辅以令人赏心悦目的手绘图件和生动的视频,将宝石的特殊光学效应以多维的方式言清道明,让更多的人真正懂得珠宝。”范陆薇以猫眼效应为例,“猫眼”是宝石的一种光学效应,要想成为猫眼宝石,要有三项“修炼秘籍”:首先,它必须以挺着“大肚子”的弧面型外形出现;其次,它需要有包容的“胸怀”,能够容忍一排或一组定向排列的纤维状、针管状或片状包体存在于 “体内”;第三,它需要严守“纪律”,弧面形的底面必须与定向排列的包体平行。2020年,科普图书《变魔术的宝石》荣获武汉市优秀科普作品奖和武汉市“十佳科普读物”称号,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
培养孩子对科学持久的兴趣
“大家想一想,家里哪些物品是由矿物制成的呢?能否找出它们的共性?”3月20日,站在湖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二号报告厅,40岁的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副馆长范陆薇用启发式提问,开启青少年认识矿物的大门。
做大众科普,也是范陆薇计划内的事。这些年,她把自己创作的科普内容串联起来,形成小石头的大世界系列科普讲座,并借助湖北省少儿图书馆、湖北省高校博物馆专委会等平台,推广以石头为主题的科学教育活动。
去年她与深圳珠宝博物馆联合推出迎六一,变魔术的宝石科普讲座及科学教育活动,给100名青少年讲述宝石的奥秘;还开办科普在线网上直播5场,活动的参与受众超过35万人……
“现今的基础教育已经越来越重视科学教育,但重视的程度还不够。科学教育可以通过有趣有益的方式,帮助孩子们建立起与自然的联系,激发创新思维”范陆薇更希望,通过优质的科学教育课程,带给孩子们源源不断的探究灵感,让孩子们主动去认识自然、了解自然、融入自然。
当下,她仍在继续她的科普创作之路,只愿能架起连接学术研究和公众的科普之桥,让科学教育传播更为广泛,更为深入人心。
(《武汉科技报》2021年4月12日 作者:陈映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