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博物馆

【武汉科技报】恐龙足印再现远古面貌

时间:2021年03月16日 08:28  作者:  点击:[]

本报讯(记者 陈映琦 通讯员 徐燕)在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生命起源与进化展厅,就有一块距今1.17亿年的恐龙足迹化石,它采自甘肃兰州——民和盆地,由逸夫博物馆张凡、地球科学学院蔡雄飞采集。人们通过研究逸夫博物馆的恐龙足迹、恐龙蛋等化石,正在逐步揭开蒙在恐龙身上的神秘面纱。

1998年,蔡雄飞等人在甘肃——民和盆地进行区域地质调查时,首次在兰州市郊的早白垩世晚期地层中发现了恐龙足印化石。在白垩世地层发现恐龙足印属于首次,在整个西北地区也是首次,正是这一重大发现促成了甘肃省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的建立。

得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甘肃区调队在兰州发现恐龙足印化石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物馆负责人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采集标本的机会。2001年8月27日,博物馆张凡和地球科学学院蔡雄飞动身前往兰州市郊的花庄镇采集恐龙足印化石。

2001年8月28日,张凡两人徒步来到恐龙足印化石采集点,只见一片细砂岩上,共分布有9个恐龙足印化石。足印呈三趾状,轮廓线清晰、保存完好,足印相距1.2—1.55米。中趾最长,全长为24.5cm,最宽外为5.8cm。右趾趾长23.8cm,最宽外5cm。左侧趾略短,为19.5cm,最宽处5cm,左侧趾与中趾分开度较宽,约30°左右,右侧趾与中趾分开度较小,约22°。足跟呈浑圆状,大小为15cm×10cm。趾端为尖形,可能属食肉类。足尖深陷,足跟印痕较浅,为行进中所留下的足印。在这些足印的左前方,有一形状与之相似、大小仅有三分之一的足印,其运动方向则与之相反。两种足印的运动方向呈相迎状态。

据张凡介绍,尽管现场有9个恐龙足印化石,但大都不是很理想。有的岩石块度大、坚硬异常,采取成本过高,只能被迫放弃。仅有3个足印化石在一块岩石上,且最完整、最清晰,岩石长130cm、宽105cm,岩层约有22厘米厚,上面有明显的裂隙。经反复考察,张凡、蔡雄飞两人决定把这块化石作为采集目标。

据了解,逸夫博物馆目前馆藏各类地质标本4万余件,其中自然界罕见的珍品3千余件。

(武汉科技报2021年3月16日 作者:徐燕)

访问量:

 © 2017 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 Yifu Museum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