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打开地球46亿年沧桑巨变的宏伟画卷,走进地球生命38亿年进化的历史长廊,这里是五光十色的矿物岩石天地,以及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地下宝藏。我们首先来看看像植物的巨型海百合化石……”
2月19日,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里传来稚气未脱的讲解声——武汉市硚口区崇仁路小学一年级(3)班的小小讲解员雷依依正穿着工作服,配戴着小话筒,站在展厅中央,自信优雅,绘声绘色地向观众讲解展品。三叶虫、海百合、琥珀、陨铁剑等一件件远古化石和展品在她的描述下,变得更加形象、生动,赢得了阵阵掌声和称赞。
小小讲解员雷依依认真为同学科普讲解
围在雷依依身边,张着好奇的大眼睛,认真听她讲解地球生命进化的“观众”,正是雷依依的同班同学。孩子们看到平时只能在电视里看到的史前巨兽恐龙,此刻就屹立在面前,还有巨型蜻蜓,两米长的大虾,奔跑的恐龙……仿佛置身远古的地球,兴奋不已。
一年级(3)班班主任柳凤鸣告诉记者,当她得知雷依依同学利用假期时间参加冬令营,在地大博物馆当起了小小讲解员,储备了不少课外知识,便萌生了利用周末时光,在博物馆搭建“第二课堂”的想法。
巨大的恐龙化石“惊呆了”小伙伴们
“小伙伴们的参与,对雷依依是一种鼓励。游览中有几个同学全程举着手机,帮雷依依记录认真讲解的样子。一年级小朋友在发现彼此身上的闪光点过程中,加深了解。”柳老师说,博物馆就像一间大教室,让孩子们通过近距离观看文物与展品的方式,学习课本外的知识,从小培养探究意识。
“本周的博物馆打卡,只是小试牛刀,接下来我们还将开展至少两期地大博物馆探访活动,让班上更多学习小组的同学参与第二课堂。”今年49岁的柳凤鸣老师,曾荣获武汉市“十佳少先队辅导员”“湖北省优秀中队辅导员”,从教近30年间,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其中不定期组织校外拓展实践活动,便蕴藏着她独到的育人方式。
早在20年前,柳老师就尝试结合不同时节开展户外劳动体验教育,插秧、割麦、采茶、植树,带学生邂逅老农人,感受粮食来之不易。她组织学生去武汉各大博物馆、科技馆参观学习,拓展知识,埋下科学的种子。
“早些年,我们曾组织学生和家长到木兰草原参加六一联欢会,创造亲子乡间游玩的机会,为学生创造快乐的童年回忆。”柳老师说,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这些有趣的第二课堂、特殊的实践经历和快乐的回忆,对每个学生的成长而言都如同珍珠般珍贵。
(极目新闻2月22日 作者:狄鑫 王雯婷 徐秀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