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博物馆

【湖北日报】地层“金钉子”、南极的火、珠峰的岩石……70件珍贵藏品见证沧海桑田

时间:2023年01月02日 10:22  作者:  点击:[]

1月1日,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校友捐赠藏品展”向公众开放,70件珍贵藏品见证沧海桑田。

展览中,一块灰岩引人关注,它是产自浙江长兴煤山的二叠系-三叠系金钉子剖面的点位标本,是地球史上三个最重要的断代界线之一的标本。地球地层年表依次分为宇、界、系、统、阶。“金钉子”就是两个时代地层之间的界线,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唯一性。

1993年,地大殷鸿福教授当选为国际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工作组组长,经过艰苦探索,确定了浙江长兴煤山为首选界线层型候选剖面。2001年,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会议正式确定中国浙江长兴煤山剖面为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这颗“金钉子”的确定被认为是我国地质学可载入史册的突破性进展。

南极是地球上最冷的地方之一,最低温度低于零下80℃。由于冰层覆盖和人类难以到达,南极大陆的地质活动一直不为人所知。展览中展出的一块火山熔渣,显示了南极曾有火的存在。


火山熔渣,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 供图

火山熔渣标本由著名地质学家、我国首位深入南极腹地考察的女科学家、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研究员金庆民1992年捐赠。金庆民是世界上第一个登上南极最高峰——文森峰的女性。1986年至1990年间,她三次深入南极进行科学考察,首次在南极文森峰发现较大规模的铁岩系及很有开发前景的铁矿,填补了文森峰山区几项地质学研究的空白。1992年,她应邀回地大讲学,向博物馆捐赠了她从南极采集的一块火山熔渣标本和一块玄武岩标本。

同样来自南极的还有一件地衣标本、一件石榴石斜长伟晶岩标本和一块风蚀构造片麻岩标本。

前两者的捐赠者为地大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教授邓世坤。他曾于2002年11月,随同中国南极第19次科考队先后到达南极长城站、中山站,对南极三大冰架之一的埃默里冰架进行了结构探测,参与冰芯钻探工作。整个科学考察活动为期四个半月,邓世坤也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第一位到达极地科考的教师。


太平洋深海锰结核标本 通讯员 李富强 摄

风蚀构造片麻岩标本是由地大1987级校友、广州大学教授郑先昌捐赠。2004年10月,郑先昌随中国南极第21次科考队赴南极,对我国两个站区冻土及建筑物冻融危害进行全面调查,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南极地区进行的工程地质勘探。由他提出的利用“钢梁基础+地锚加固”的方法在南极中山站实验取得成功,为我国南极站区首次利用风力发电做出贡献。


地大校友郑先昌(左)在南极中山站工作 图片由本人提供


邓世坤(左)在南极埃默里冰架科考。 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 供图

珠穆朗玛峰,世界的第三极,地球上最高的山峰。

2022年4月30日,地大教授陈刚与儿子陈李昊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回校后,陈刚把在珠峰地区采集的2件菊石化石标本,分别在海拔5200米处、8600米处和8700米处采集的岩石标本捐给了博物馆。


陈刚教授(右)在珠穆朗玛峰采样 图片由本人提供

“珠穆朗玛峰亿万年前曾是沧海桑田,这些标本是非常直观的地质教科书,放在博物馆能更好地发挥它们的科普价值。”陈刚说。

此外,采自太平洋深海5050米的锰结核标本,北京奥运会金牌、铜牌用玉原石,小秦岭地区岩石薄片,贵州新铺鱼龙、震旦角石、海百合、三叶虫、菊石、鹦鹉嘴龙、凌源潜龙、狼鳍鱼、横宽秦岭虫等化石标本均展出。

(《湖北日报》2023年1月1日 作者:张歆 徐燕 李富强)

访问量:

 © 2017 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 Yifu Museum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