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穆朗玛峰岩石化石标本、南极火山熔渣、浙江长兴“金钉子”剖面点位标本……12月16日,长江日报记者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悉,该校逸夫博物馆近日举行“校友捐赠藏品展”,现场展出了70件珍贵的藏品,堪称地大人70年来“上天入地下海登极”的成绩单,述说着他们在地质报国的征途上孜孜以求的动人故事。
校友捐赠藏品展现场。通讯员葛文靓摄
展览中,一块灰岩引人注意。它是由“全国最美教师”、1952级校友殷鸿福院士团队的张克信、吴顺宝、童金南教授等于1996年捐赠的。它是产自浙江长兴煤山的二叠系—三叠系“金钉子”剖面点位标本,是地球史上三个最重要的断代界线之一的标本。
1993年,殷鸿福教授当选为国际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工作组组长,他带领吴顺宝、张克信、童金南教授等人,经过艰苦的探索,确定了浙江长兴煤山为首选界线层型候选剖面。2001年,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会议正式确定中国浙江长兴煤山剖面为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俗称“金钉子”)。这颗“金钉子”,被认为是我国地质学可载入史册的突破性进展。今年10月,浙江长兴“金钉子”地质剖面入选首批全球地质遗产地名录。
浙江长兴煤山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层型点位标本。 通讯员李富强 摄
一块来自南极的火山熔渣标本,由学校1961届校友、著名地质学家、我国首位深入南极腹地考察的女科学家金庆民于1992年捐赠。1986年至1990年间,她三次深入南极进行科学考察,是世界上第一个登上南极最高峰——文森峰的女性。在南极期间,她历经艰险,获得多项科研成果,首次在南极文森峰发现较大规模的铁岩系及具有广阔开发前景的铁矿,填补了文森峰山区几项地质学研究的空白,为提高我国对南极研究的国际地位作出了重要贡献。1992年,金庆民应邀回母校讲学。在参观了学校博物馆后,她向博物馆赠送了她从南极采集的一块火山熔渣标本、一块玄武岩标本,国外一直有人要高价购买这些珍贵的标本,她都没有卖。
校友金庆民到南极。
在“校友捐赠藏品展”展厅中央,陈列着一块来自中侏罗世品相极好的钙化木,它产自鄂尔多斯盆地北部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神山沟,由全国模范教师、地大资源学院焦养泉教授捐赠。能找到这块钙化木标本,离不开焦养泉教授二十多年来在砂岩型铀矿勘查领域的艰苦探索。
1999年,焦养泉教授率先组建了盆地铀资源研究团队,先后在我国北方的吐哈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二连盆地、松辽盆地、巴音戈壁盆地、伊犁盆地开展了系列偏重铀矿勘查应用的基础科学研究,创建了“铀储层沉积学”理论技术体系。在数个万吨级至十万吨级的砂岩型铀矿床(田)的勘查预测和系列找矿突破行动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藏品展中,还有来自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印记。作为2020年珠峰高程测量冲顶小组成员,海洋学院陈刚教授全程参与了中尼珠峰高程测量这一国家任务。今年4月30日,他与儿子陈李昊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回校后,陈刚把在珠峰地区采集的2件菊石化石标本,和分别在海拔5200米处、8600米处和8700米处采集的岩石标本捐给了逸夫博物馆。他说:“珠穆朗玛峰亿万年前曾是沧海桑田,这些标本是非常直观的地质教科书,放在博物馆能更好地发挥科研价值。”
在展览的一侧,丝光沸石、自然铜、硅孔雀石、巨晶沸石、针沸石、赤铁矿富铁矿石……闪烁着五彩光色的矿石标本绚丽耀眼。捐赠丝光沸石等标本的刘光华是1978级研究生校友,他长期致力于矿物标本收藏、藏品科普教育传播及地质藏品保护工作。
2018年11月,他提供了近300件中国特有的精品矿物晶体,在逸夫博物馆举办“自然瑰宝 大美中华——中国特色矿物精品展”。几年来,展览吸引了大量游客与师生前来参观学习。今年11月,他又提供了近300件来自世界各地的精品矿物晶体,在逸夫博物馆举办“世界矿物精品展”,并将长期展览,为师生与游客打开一扇了解世界矿物宝石资源的窗口。此外,他还向母校捐赠了矿物与陨石标本近50件。
据悉,将自己走南闯北、千辛万苦获得的自然标本捐给母校,已成为地大人的“传统”。北京奥运会金牌、铜牌用玉原石,小秦岭地区岩石薄片,贵州新铺鱼龙、震旦角石、海百合、三叶虫、菊石、鹦鹉嘴龙、凌源潜龙、狼鳍鱼、横宽秦岭虫等化石标本……校逸夫博物馆展出的藏品均由几代海内外校友在各种艰苦的野外环境下采集、积累,无偿捐赠给了母校。
(武汉发布2022年12月18日作者:陈晓彤 徐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