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上,有很多小小的“沙粒”。40多亿年来,它们见证了生命从无到有,看到了恐龙从称霸到灭绝的过程,也经历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在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地球奥秘”展厅,就收藏着这样一颗“小沙粒”——变成砾岩标本,它堪称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完好展现了40多亿年前的地貌环境。
许多人认为,经过长期的风化或熔融,岩石也会消失。却有一种岩石,年龄已有40多亿岁,历经风化、高温和压力也没有消融,经过地质学家多年的探索与研究,终于发现了这种历史非常悠久的岩石——变成砾岩。
上世纪八十年代,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在澳大利亚西部的杰克山,发现了一种只比地球形成时间稍晚一些的锆石晶体,它们被包裹在稍年轻些的岩石中,形成的角砾岩经过挤压,变质成为“变成砾岩”。
2014年2月,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约翰﹒维勒教授在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论文,确定在澳大利亚西部发现的锆石晶体,是迄今为止在地球上发现的最为古老的岩石,已有43.74亿年历史,几乎与地球“同龄”,这意味着地球开始形成地壳的时间比以前认为的早得多。
逸夫博物馆收藏的历史最悠久的岩石——变成砾岩标本
通过观察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收藏的这块变成砾岩标本,可以发现,这种变成砾岩颜色呈灰褐色相间,其中角砾呈灰色、基质呈褐红色。为角砾状结构,块状构造,角砾和基质的主要成分都是石英质的。
那么,这块标本是如何不远万里,来到逸夫博物馆的呢?
1988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岩石教研室游振东教授访澳归来,将国外友人赠送的、产于西澳大利亚杰克山的一块变成砾岩标本捐赠给了学校博物馆。
据了解,自1956年8月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岩石教研室以来,游振东教授一直从事变质地质学的教学、研究工作,曾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可以说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地球。
你知道地球多少岁了吗?地质学上的绝对年龄是怎么来的呢?
科学家发现:矿物岩石中的放射性同位素都会以不变的速率衰变成非放射性的稳定同位素,同时释放出能量。衰变速度不受温度、压力、电磁场等外界条件的影响,仅和元素、时间有关。通过仪器可以获得准确的衰变速率数值,来测定矿物或岩石的绝对年龄。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已经用放射性同位素方法测得了各大洲大陆找到的30亿年以上的古老岩石。其中格陵兰岛片麻岩的年龄约为37亿年,我国鞍山地区片麻岩的年龄约为38亿年,加拿大阿卡斯塔片麻岩约有40多亿年,澳大利亚西部的变成砾岩约有43多亿年历史。
近年来,科学家测得落到地球上的陨石年龄是44至48亿年,从月球取回的岩石样品的年龄是46亿年左右,都与地球的地质年龄差不多,这说明地球、月球、部分陨石和行星,可能都是同一时期形成的。通过对变成砾岩进行研究,可以了解到地球所经历的重大地质事件。
或许有一天,科学家还能发现更加年长的岩石。沧海桑田,地球上千姿百态的岩石犹如历史的镜子一般,帮助人类更好地去了解与呵护自己脚下的这个星球。
(中国教育在线7月7日 作者:徐燕 李富强 隋吉祥 刘安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