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博物馆

【人民日报海外版】“云端科普”接地气

时间:2022年05月30日 09:05  作者:  点击:[]

免费在线阅读“科学好书”、参加由中科院研究员主讲的“科学公开课”、“云上打卡”科学馆……中国科学院近日把第18届“公众科学日”搬上“云端”。多种形式的线上活动精彩纷呈,让人们多视角、多渠道体会科学的奥妙和乐趣。新技术和新传播渠道为科普提供助力,随着科普手段更加丰富,科普知识传播进入快车道,趣味性、互动性、普惠性也得以进一步提升。

精彩内容受欢迎

“太空之眼”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望远镜是啥样?观察太阳有多少种方法?超新星爆发蕴藏着哪些生命起源之谜?国家天文台近日举办一年一度的“公众科学日”活动,以“爱天文·向宇宙”为主题,通过多个互联网平台同步直播,实现连续线上直播13小时,吸引观众累计超过79万人次,得到了广大观众及天文爱好者的好评。据悉,此次活动是中国科学院第18届“公众科学日”的一部分。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了解到,第18届“公众科学日”期间,中国科学院百余个院属单位同步参与。天文台站、植物园、博物馆、野外台站、重点实验室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线上开放;包括院士在内的一线科学家围绕公众关心的科学话题在线解疑释惑;各个研究所还结合自身特色,组织开展各类科普活动;百余个科普视频同步上线,展现前沿科技和身边科学背后的科学原理……

近年来,“云上科普”更加红火,人们足不出户便能获得优质科普内容。科学技术部发布的2020年度全国科普统计显示,各地线下与线上科普活动紧密结合,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传统传媒渠道与新媒体平台联动,形成立体化科普传媒矩阵。全国共建设科普网站2732个、科普类微博3282个、科普类微信公众号8632个。各地充分利用线上科普活动覆盖面广的优势,引导社会公众相信科学、依靠科学、运用科学,实现科学防疫和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新兴技术体验棒

“人工增雨要有合适的气象条件,不能想下就下。”“雾和霾的区别主要包括能见度范围不同、相对湿度不同、厚度不同”……南京浦口气象防灾科普馆日前以全新直播模式带来一场科普“公开课”。直播镜头中,浦口区气象台台长、高级工程师吴自越带领观众实地参观气象观测区,介绍气象观测数据采集设备。通过触摸视频、全息投影、多媒体互动等设备,主持人在大风实验室体验“风中凌乱”,在绿幕前展示天气预报录制过程,为镜头前的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感。

如今,多种数字化技术手段让科普“活起来”“炫起来”。便捷化的操作以及沉浸式的体验,大大拉近了人们与科技知识的距离。

进入“中国数字科技馆”网站,点击“云看展·全国科技馆虚拟漫游”,全国各地的科技馆及优质展览一览无余,所有展馆资源都以VR(虚拟现实)全景模式进行展示。选择感兴趣的场馆,只需动动手指、拖动鼠标,便可“漫步”其中。

借助数字化、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科普展参观实现形式多样化、便捷化和智能化,为观众提供优质科学教育内容的同时,也引领科技馆、博物馆在数字化时代寻求运营模式的新突破,推动场馆建设迈上新台阶。

近日,多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云上科普”活动,新技术、新媒介、新平台大显身手。吉林省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平台开放“云科普”虚拟展厅,扫码进入即可了解“重大科技成就”“低碳产业发展”“科技改变生活”“科技安全教育”四大板块内容。广州科技活动周启动“线上嘉年华”,依托“广州科普资源”微信公众号及小程序,让市民能够畅游“云端”科普世界,扮演天宫二号建造师、人工智能指挥官等。

知识共享受益广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的20余名小学生近日体验了一次奇妙的博物馆“云游”。在“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云南楚雄云科普直播活动”中,讲解员带领孩子们一道“走进”逸夫博物馆,向他们科普生物和地球科学知识,激发他们探索科学、追求真知的好奇心。在科普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孩子们还一起动手进行了三叶虫化石拓印。

“这个活动让我体会到了地球的奥秘,大自然的神奇,希望以后还能参加这样的活动,更希望能有机会到逸夫博物馆亲眼看一看。”楚雄鹿城小学小花山校区二年级学生李发磊兴奋地说。

作为创新发展的重要一翼,科普工作关系到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不少地区在科普联动共享方面开展积极探索和实践。

2018年,敦煌研究院与上海科技馆签订合作协议,约定未来双方加深科学与艺术的跨界合作,通过资源共享机制向西部欠发达地区青少年提供科普教育。2021年8月底,上海科技馆“开学第一课”面向全国中小学生开展“云端”逛展直播,活动还特别邀请了新疆克拉玛依市等原上海对口支援地区的中小学和科普基地,进行东部西部科普联动,共计超过10万名中小学生同步观看了“云端”直播。

目前科普教育资源在城乡、区域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仍普遍存在。利用“互联网+”大力开展“云上科普”,是提升科普教育普惠性的手段之一。未来,应通过线上线下科普教育资源的结合,构建面向更多人的在线资源库。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年5月30日 作者:李嘉宝)

访问量:

 © 2017 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 Yifu Museum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