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2016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发布

时间:2017年07月04日 09:22  作者:刘诗平、董瑞丰  点击:[]

中国古生物学会2017322日在北京发布2016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志留纪古鱼揭秘脊椎动物颌演化之路”和“绘制冰河时代欧亚人群的遗传谱图”等11项科研成果入选(含并列),内容涉及早期生命、古生代鱼类、早期陆生植物等研究领域,反映了我国科技工作者在古生物学各个分支领域所取得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创新研究成果,推动了对地质历史时期生命演化历程的认识。这是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88年来,首次组织全国性的科技创新成果评选,旨在推动学科创新发展,展示我国古生物学领域取得的重大发现和科研成果,推动科学研究、科学传播等工作。

                                      进展一:志留纪古鱼揭秘脊椎动物颌演化之路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研究员率领的研究团队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报道了在云南曲靖志留纪(约4.44-4.19亿年前)地层中发现的盾皮鱼类长吻麒麟鱼,其颌骨形态介于盾皮鱼类和硬骨鱼类之间,人类的颌骨因此能够一直追溯到最原始的有颌脊椎动物类群中,为绘制颌骨的演化全景补上了重要的一块拼图。

                                        进展二:绘制冰河时代欧亚人群的遗传谱图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付巧妹研究员率领的国际团队在《自然》(Nature)杂志报道了利用史前人类的古基因组追溯冰河时代欧亚人群的遗传谱图。研究指出,末次冰期结束后(1.4万年)的第一个强烈变暖事件对欧洲人群结构影响,间接反映欧洲内部与外界人群在冰期末期的迁移和融合,比如:在很长时间里,冰河时期的欧洲人是暗色的皮肤和棕色眼睛,直到1.4万年前后蓝色眼睛开始大量出现,白色的皮肤则是在7千年前后大量出现。

                             进展三:1.3亿年前羽毛角蛋白的发现使古生物色彩复原更加可信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泮燕红副研究员所属研究团队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首次报道了距今1.3亿年古鸟类化石中的角蛋白的保存,并验证了羽毛化石中以往颇具争议的纳米级微体结构被 角蛋白包裹,确实为羽毛的色素体,排除了细菌的可能性。这项研究首次无争议地确定了化石中色素体的存在,为古生物色彩复原提供了依据。

                              进展四:华北发现距今15.6亿年前地球上最早的大型多细胞生物化石群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朱士兴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朱茂炎研究员领导的团队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报道了发现于燕山地区中元古代高于庄组(距今15.6亿年前)发现的大型多细胞生物化石群,将地球上大型多细胞生物的出现时间提前了将近10亿年。
    这项研究表明,元古宙(25亿年前到5.7亿年前)中期地球枯燥的10亿年可能并不枯燥,从而改变了人们关于地球生命早期演化的既有认识,为探索8-18亿年前的地球系统演化提供了新思路。

                                    进展五:早泥盆世植物根系促进土壤形成及河流地貌转型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薛进庄副教授率领的团队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封面和亮点论文,报道了目前所知最古老的具根系古土壤(早泥盆世,距今4-3.6亿年前),提供了早期植物根系与土壤相互作用的直接证据,提出克隆生长是登陆初期的、原始的维管植物作用于地球系统的一种重要机制。这项成果对于揭示早期植物对地球系统演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进展六:白垩纪琥珀中发现系列昆虫伪装行为及最原始蚂蚁社会化起源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博研究员等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和《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上报道了白垩纪(约1.45亿年至6550万年前)琥珀中发现最古老的昆虫覆物伪装行为和极其特化的独角蚁。
      研究结果为重建白垩纪古环境以及昆虫-植物之间生态关系提供了新线索;填补了蚂蚁早期演化的关键环节,其早期演化过程比先前的设想要复杂的多。

                            进展七:抚仙湖虫腹神经节与泛节肢动物早期神经系统进化

      云南大学杨杰副研究员与张喜光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报道了寒武纪(约5.42-4.88亿年前)节肢动物神经系统的相关成果。以实体化石形式首次展现寒武系真节肢动物昆明澄江虾具有纵贯躯体的腹神经节及其微米级的外缘神经。
     这项发现阐明了泛节肢动物腹神经索的原始特征,为探讨泛节肢动物神经系统早期本质特征以及随后分异的进化历程提供了可靠证据。



访问量:

 © 2017 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 Yifu Museum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