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姜昕:科普讲解叩开科学之门

时间:2023年06月21日 10:30  作者:  点击:[]

近日,从全国自然资源科普讲解大赛决赛现场获悉,逸夫博物馆志愿讲解员、地球科学学院2020级博士生姜昕获一等奖。消息传来,全校上下都为之振奋。这不仅是姜昕多年醉心科普讲解的结果,更是学校把科普融入课程思政的硕果。

一头扎进科普讲解的海洋

1999年,姜昕出生在湖南永州一个自然风景秀丽的县城,从小便对逶迤的山川和九转的河流等自然风光充满了好奇心。2016年高考时,他毫不犹豫地报考了我校,顺利考入地球科学学院地质学专业。

大一入学不久,地球科学学院安排高年级同学带领新生参观逸夫博物馆。在时任逸夫科普讲解队队长的崔雅文同学的引导下,一件件造型奇特的岩石矿物、一具具精美绝伦的化石展品仿佛在崔队长的妙语连珠中活了过来,这让姜昕激动不已,也羡慕不已。他想:这得有多博学,才能把这么大一个博物馆里的每件展品讲得这么精彩啊!他暗下决心,学好地学知识,像崔雅文一样,为大众讲解博物馆中的精美展品。

姜昕在逸夫博物馆为小游客进行科普讲解

了解到地球科学学院的逸夫科普讲解队,正是为广大公众讲解博物馆展品的志愿者组织,大一下学期,姜昕正式加入逸夫科普讲解队。

姜昕认为,科普讲解就是以直观形象的形式、亲切自然的解说、精彩故事的叙述,为各类参观者提供专业辅导和帮助,这也是科普讲解的魅力所在。为此,他一头扎进科普讲解的海洋。

把正确、前沿的科学知识普及给观众

结合所学的普通地质学、结晶学与矿物学、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晶体光学与光性矿物学等专业知识,在日常科普讲解过程中,姜昕越来越找到了学习、科研的感觉。

在姜昕的科普之路上,有一个人对他影响很大,他就是中国地质学会“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专家科普团团长、地球科学学院李长安教授。在大一《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课堂上,李长安教授旁征博引,把地形地貌与国家发展、区域治理等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深入浅出地为学子们讲授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的应用,让年轻的姜昕如痴如醉。在逸夫科普讲解队讲解时,姜昕也学会了像李长安教授那样,选取和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为广大观众科普地学知识。

大一时,姜昕几乎每个周末都会去逸夫博物馆,要么听别人讲解,要么是自己为社会公众讲解。他尤其喜爱为散客做科普讲解。对他来说,讲解时可以不用花费过多精力维持团队的纪律,从而可以沉浸在讲解中。散客时不时提出的问题,对他来说,也是一次次学习和挑战。遇到回答不上来的问题,他就会回去查阅资料,或是询问老师,将答案更新至讲解稿中。对未知科学不停探索的这股钻研劲,也极大地推进了他在课程学习上的求索,大一结束,他的学分绩点和综合测评都是专业第一,并且拿到了当年的国家奖学金。

机遇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大一下学期,逸夫博物馆张莉老师告诉姜昕,有一个国土资源科普讲解大赛,鼓励他去试试。在初赛视频中,姜昕讲解了矿物的形成和应用,被选中参加决赛,并最终获得全国二等奖。“由于经验不足,加上随机命题准备不充分,我只获得了二等奖,这也一直成为我心中的一个遗憾。”回顾那段备赛经历,姜昕坦言到。

姜昕在实验室

在龚一鸣、童金南、马昌前、郑建平、吴元保、张宏飞等教授的课堂上,姜昕的专业知识不断地深入,地球科学学院老师的潜移默化和倾囊相授,让姜昕对地球科学的理解也更加立体和深刻。地球科学学院对全体本科生实施导师制培养,于是在大二下学期,他加入到刘勇胜教授的课题组,开始了地球化学的系统学习和研究。

科研和科普是密不可分的两个部分。刘勇胜教授对待前沿科学问题的敏感和对地球化学实验数据的严谨,深深影响着姜昕。正是在本科期间掌握了扎实的岩石学、地球化学知识,在逸夫博物馆的岩石矿物展厅,姜昕才能轻松自如地为公众讲解岩石矿物成因以及一些科学问题的最新进展。他清楚地知道:科普的灵魂是科学性,在做科普讲解时,应当要把正确、前沿的科学知识普及给广大观众。

和“氧”打交道的地质人

2020年本科毕业后,姜昕以专业第二的成绩,推免至我校直接攻读博士学位,跟随刘勇胜教授从事激光微区原位氧同位素分析与氧化物干扰消除系统研制方面的研究。简单来说,就是和“氧”打交道。

在得知自然资源部举办2023年全国自然资源科普讲解大赛后,姜昕心想:何不借这个机会,向公众科普一下氧在地球科学领域的重要性,这不仅能够将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向大众宣传,更能让老百姓也能了解到看起来触不可及的科学其实与百姓的生活也息息相关。

姜昕开始认真选题,一开始他选了“氧同位素的地质应用”,准备从氧同位素服务国家深空、深地、深海、深时四个维度,来进行科普讲解。在地球科学学院的大力支持下,针对他的讲解稿,龚一鸣、马昌前、肖龙、马强教授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在专家们的建议下,他将主题与百姓的生活和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进行有机结合,主题更换为“共同修复地球生命的保护伞”。这篇仅四分钟、九百字的讲解稿,从人类面临的臭氧层空洞的重大环境问题切入,将大众带入地球四十六亿年的宏大历史中,通过向大众科普地球历史上最重要的两次“狂飙”——即大氧化事件,阐述了氧气浓度与臭氧层形成的关系,并为修复臭氧层空洞这个全人类面临的共同困境提出了地学建议。凭借这篇站位高远、立意深刻的讲解稿,姜昕在湖北省自然资源科普讲解大赛决赛于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最终获得一等奖,被湖北省自然资源厅推荐参加全国决赛。

姜昕在全国自然资源科普讲解大赛现场

甫一决定参加湖北省自然资源科普讲解大赛,逸夫博物馆张莉老师就从服装、语言、表情管理、节奏、配音等方面,全程对姜昕进行指导,一遍遍修改动画视频、音乐和PPT,力图把科学内容讲得生动、有趣和好玩。接到参加全国决赛的通知后,张莉老师陪同姜昕前往江苏徐州,在决赛前夜一遍遍走台、串词,一直到凌晨。在所有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姜昕最终取得全国第三名、自然资源科普讲解大赛一等奖的好成绩。

对于姜昕来说,科普之路就是不断“打怪升级”和进阶的过程。这里的“怪”是指未知的科学知识,只有不断地学习科学知识,深入科学研究,时刻把前沿的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才能够将前沿的科学变成有趣的科普。(图片均由本人提供)

(作者:徐燕 赵得爱)

访问量:

 © 2017 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 Yifu Museum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