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改革开放四十年|逸夫博物馆:打造地学文化普及高地

时间:2018年12月10日 10:58  作者:彭磊  点击:[]

    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前身是始建于1952年的北京地质学院博物馆,学校南迁武汉后,于1982年校庆30周年时重建并对外开放。改革开放4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逸夫博物馆不断丰富馆藏资源,提升专业素养,强化对内外展示服务,发挥高校博物馆的文化特色、育人特色与服务特色功能,拓展地学文化普及格局,取得系列成绩。

                                                  40年稳步发展提升 优质服务社会公众

  

                              1982年11月9日晚7点王鸿祯院长为武汉地质学院博物馆开幕剪彩

    1982年11月9日,武汉地质学院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馆藏标本主要来源于学校南迁时带来的部分标本和中国地质博物馆、原北京地质学院博物馆提供的部分标本,总数1万余块。1988年,博物馆利用黑龙江满洲龙、多棘沱江龙和合川马门溪龙等恐龙骨架,配上其他地质标本,在湖北宜昌等16个城市巡回举办了“中国大型恐龙展览”和“地球奥秘展览”,引起了轰动,参观人数达60万。博物馆在1997年被评为湖北省科普工作先进集体,1998年被命名为湖北省和武汉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1999年被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2001年,受邵逸夫基金会和教育部专项资金资助,新博物馆大楼建设启动,并于2003年落成,成为当时武汉市文教事业的标志性建筑之一。2005年4月30日,更名后的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以现代化的崭新面貌展现在公众面前。新馆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陈列展示面积5000余平方米,馆藏各类地质标本3万余件,其中自然界罕见的珍品近2000件,如著名的黑龙江东北龙、和平永川龙、鹦鹉嘴龙等恐龙骨架化石,以及各种珍贵的矿物、宝玉石、化石标本等。博物馆拥有国内一流的地质标本资源,在展览内容上将地学的科学性、知识性、通俗性、趣味性有机融合,展陈技术上采用声光电技术、高科技手段、模拟及仿真技术,设计制作典型的地质景观和互动技术,寓教于乐,深深吸引了广大观众,打造“地质世界之窗”。2006年10月,逸夫博物馆获批4A级旅游景区,成为国内高校博物馆中的第一家4A景区。

  逸夫博物馆深化管理改革,强化队伍建设,持续改善硬件设施,提高服务水平,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做好面向高校、面向社会、面向游客的服务工作。按照4A景区标准健全完善了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对馆内及周边的科普旅游接待、环境及交通管理、安全保卫、业务建设、后勤保障、日常行政事务等实施科学而有效的管理。聘请专业的物业管理队伍,实行24小时安全值班和监控制度以及卫生保洁,保持良好的治安环境和卫生环境,为游客提供舒适的游览环境和安全保障。扩建了停车场,完成了对中央空调的升级改造和平台楼梯间改造工程,更换了磁悬浮地球仪、电梯,更新库房恒温恒湿机,新增科普教室。博物馆每层都建有三星级旅游厕所,配备了母婴室、第三卫生间,厕所管理服务到位,确保清洁无异味。

  以4A景区建设和标准化建设的指标为范本,制定了自评估机制,定期对博物馆的环境卫生、藏品资源建设、组织游览、消防安防、员工业务素质、信息化程度等进行自评估。博物馆以评估结果为指导,整理博物馆建设思路,不断改进服务质量。博物馆对于游客的意见也同样重视,制订了专门的游客意见登记本,设立了游客投诉办公室和投诉电话。

  进行机构改革,新增科普教育部、旅游服务部两个部门,并且制定职工绩效考核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提升博物馆全体职工责任感,牢固树立起以游客为中心的服务思想。旅游服务部与博物馆志愿者共同耐心细致为游客服务,得到广泛好评。博物馆还将商品服务部交由大学生创业平台管理,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博物馆软硬条件持续完善,每年参观人数稳定增长,2018年已突破30万人。2005年获批全国古生物教育基地、武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0年获批全国国土资源科普基地,2013年获批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先后获得“湖北省科普工作先进集体”“湖北省卫生示范旅游景区”“武汉市博物馆先进单位”“武汉旅游知名品牌”“武汉市卫生先进单位”“2017武汉十大博物馆”等系列荣誉,充分发挥出窗口地学普及作用。

  打造文化育人平台 助力特色文化建设

  博物馆在成立之初,主要承担为师生教学和科研提供标本材料、满足学科发展和科学研究的任务。40年来,逸夫博物馆在满足学术发展的同时,更肩负起地大校园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功能和历史使命,承担学校新生入学教育、校友参观、新入职教师培训和学校重要客人的接待工作,是学校特色文化展示的基地和对外传播地学文化的窗口。通过独特的展品、藏品阐释、印证校风、学风,传承高等教育对文化自信、成风化人的坚守,用博物馆的形式、载体履行科学创新、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打造高端文化的新载体,成为丰富人才培养的新基地。


李四光先生外孙女邹宗平女士在《李四光纪念展》上讲解


7+2登山科考专题展

  2017年,逸夫博物馆举办《李四光纪念展》,以大力弘扬李四光爱国主义和科学创新精神为主旨,通过文字与图片,展现了地质学家李四光的光辉足迹、卓越贡献和科学创新精神,在大学生群体中引起强烈反响。2017年,校庆65周年期间,《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地大人——“7+2”登山科考专题展览》在逸夫博物馆开展,该展览通过图片、视频、实物等资料,并辅以声光电、场景复原等技术手段,全面展现地大健儿敢为人先、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豪迈壮举,激励全校师生砥砺奋进,追求卓越,勇攀一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此次展览活动,在校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充分展示了我校的办学历程与精神,荣获湖北省博物馆六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优胜奖。


中国特色矿物精品展揭幕

  2018年,逸夫博物馆举办“自然瑰宝 大美中华——中国特色矿物精品展”,旨在推进地学科普教育,让社会大众,特别是广大青年和少年儿童,通过观赏大自然精美的天然艺术品,欣赏领略自然矿物的美与奇,认识到中国特色矿物的稀少性和重要性,培养探索地球奥秘、爱惜矿物资源、保护自然环境的科学精神、审美和人文素养,从而为促进地球科学知识的普及、地学文化的传播、乃至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逸夫博物馆活跃着一支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志愿者队伍,他们来自于各学院和“地球科学俱乐部”等社团组织,用专业的知识与热情的态度,为公众提供志愿服务。2005年至2018年,共有1000余名校内外志愿者在逸夫博物馆的团队讲解、大型活动、科普巡展和研学活动中提供志愿服务,志愿者服务时间总数超过3万小时。20余名志愿者讲解员在各种级别的讲解大赛中取得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一等奖、全国国土资源科普讲解大赛二等奖、武汉市科普讲解员大赛一等奖等佳绩。2017年3月,逸夫博物馆被武汉市委宣传部授予“武汉市学雷锋志愿者服务示范单位”。

  建立立体科普系统 创新地学科普格局


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

  逸夫博物馆依托其鲜明的地学特色,积极激活馆藏资源,充分发挥科普殿堂的作用,切实落实“让文物活起来”,同时始终致力于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恪守办馆宗旨,坚持以地球科学为核心,加强科学普及和科普创作工作。以地学为特色,广泛开展常规科普宣传活动;以主题日活动为抓手,扩大科普宣传影响力;组织专题活动,打造科普品牌。


“地球科普大讲堂”走进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


科普巡展进学校


小学生在博物馆开展研学旅行活动

  近年来,博物馆主办的《地球科普大讲堂》已成功举办15期,讲座内容涉及地质公园、恐龙灭绝、地球知识、清洁能源、生物进化、高山科考等多个主题,讲座者中既有院士、大学教授、李四光先生的外孙女邹宗平女士,也有地学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面向儿童举办“博物馆奇妙夜”,通过地质科普亲子游、拼化石、做拓片,实现“与恐龙做邻居”,激发兴趣,寓教于乐;面向小学生开设科普教室“达尔文实验站”,让学生走进博物馆专业实验室,体验化石修复,提升动手能力,亲历科学工作;面向高中生的“科技英才”项目,让学生完整参与从制定选题到作结题报告的科学工作,教授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思维;面向全国大学生的化石及古生物科普知识竞赛,以讲好地球故事,传播科学精神,提升综合素质;面向社会开展系列科普巡展活动,1994年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开展“地学——生物学科普一日游”活动,2001年开展以“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为主题的“科普一日游”活动,每年在中小学、社区、企业等开办20场以上科普巡展,累计观众达80余万人;每年参加湖北省科技活动周、世界博物馆日、全国科普日等主题科普活动,2017年承办湖北省国土系统第48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周启动仪式,2018年联手常州中华恐龙园,在地球日推出“爱恐龙·爱地球”主题活动社会反响良好;研发研学课程,深化科教旅游内容,出版了《逸夫博物馆科学探索活动手册》《让石头说话——沉睡以久的化石》《地球趣话》《大地宝藏》等系列科普图书,深受中小学生的喜爱。逸夫博物馆面向社会传播地学文化的一系列举措,焕发出高校科普平台的勃勃生机,服务能力和社会美誉度不断提升,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科普教育基地”“全国优秀科普基地”“国家甲级古生物化石收藏单位”等荣誉,成为湖北省、武汉市多场科普类重大活动的主会场。

  同时,逸夫博物馆注重馆藏资源科学研究,不断探索符合时代的藏品资源表达方式,创新教育信息化数字媒介。注重软件开发,利用微信新媒体,建设数字博物馆,布局网站、手机客户端、电子大屏等终端,提升展览项目的公众参与度。目前,博物馆已拥有线上线下全景式展览平台,看展不再受时空限制;在馆内扫描二维码,就能听讲解、看展品介绍。还与中国科协、教育部等机构、部门合作,加快构建资源共享传播平台,目前已加入国家岩矿化石共享平台、可移动文物数据平台。
逸夫博物馆已经形成了景区与博物馆、学校与社会、自然与文化“三个融合”的发展模式,建立起地学立体科普系统,面向学校,服务教学科研,成为育人的课堂;面向社会,讲好地球故事,成为科普的殿堂;面向国家战略,增强文化自信,成为筑梦的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逸夫博物馆将不忘初心,响应科普事业的时代呼唤,不断丰富馆藏资源,拓展地学文化普及格局,强化对内外展示服务,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传承创新大学文化建设作出新贡献!


 

访问量:

 © 2017 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 Yifu Museum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