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苑

金中之宝狗头金

时间:2019年12月04日 16:31  作者:  点击:[]

明朝的《天工开物》记载“水沙中所出大者名狗头金,小者名麸麦金糠金”。狗头金是天然产出的、颗粒极大、形态不规则、质地不纯的块金。它通常由自然金、石英和其它矿物集合体组成。迄今世界上已发现10 kg以上的块金8000块以上(朱训,1999),但其产出仍相当稀少,不易多得。

发现之趣

按照《齐东野语》的记载,公元11世纪在湖南寿阳地区发现了重49斤(古代衡制)的特大金块。据推测,这是我国古代发现的最重的狗头金(乔智慧,2015)。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发现的最大的狗头金重达78 kg,名为Welcome Stranger(译名为“欢迎外来者”),于1869年发现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省(Dunn, 1912)。1909年,四川盐源县一位采金工人在井下作业时不幸被顶上掉下来的“石块”砸伤了脚,他搬开“石头”感到很重,搬到坑口一看,竟是一块金子,重达31 kg1982年黑龙江省呼玛县兴隆乡淘金工岳书臣在休息时无意中用镐刨了一下地,却碰到了一块重达3.3 kg的金子。全球最近一次发现狗头金是201011月在新疆阿勒泰发现的,长约19 cm、宽约13 cm,重约1840 g。世界上发现的狗头金以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和美国最多,其中盛产狗头金的国家首推澳大利亚,约占世界狗头金总量的80%

形态之美

狗头金的观赏与收藏价值,很大程度上与其别具特色的外形有关,像金鸡、姜状、卧狮的有之,呈树枝状、叶片状、苔藓状、丝状等亦有之。内部常见同心环带结构或其他矿物(如石英)包裹体,外表常长有瘤状突起、高成色薄膜、溶蚀小坑、生长锥状条纹等。

成因之谜

金在自然界非常稀少,平均每一千吨岩石才含金3.5 g,但金的富集度很高,大于100,所以能形成各种类型的金矿床。原生金矿床重自然金的粒度往往很小,一般小于0.2 mm,仅偶尔富集成金矿包。那么,为什么原生金矿石重金粒十分微细,而狗头金却如此巨大呢?

一种观点认为,狗头金就是原生的,原生金的块度本来就是很大,经过风化、剥蚀、搬运等地质作用,使原生金与围岩体或者岩脉解体而形成的。另一种说法是含金地质体(可能是某个地层、岩石区、矿区、矿体、矿化体等)经过自然界的风化破碎,在地表流水等地质作用下,金逐渐于开阔平缓地带沉积下来,形成沙金富集区。随后,在特定的温度和酸碱度条件下,溶解析出的微粒金或金颗粒反复、持续地还原沉淀,使小金块不断“长大”,形成大块狗头金。促使游离的金微粒沉淀的,除了pH值、温度等因素,还有一种仙影拳杆菌特能促成细菌块金的行程,动植物机体如苔藓、木贼、鸟胃及含炭的物质也能吸附金而成为金的载体。

拍摄于2019年郴州矿博会


访问量:

 © 2017 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 Yifu Museum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版权所有